发表于:2022-02-13 20:34 作者:湾融产城创新学院 浏览量:649
2010年08月20日05:16 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07年5月23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深港创新圈”的合作协议。一时报刊纷纷报道深港创新圈的诞生背景。有一个事实被反复提到,那就是香港科技大学前校长吴家玮于10年前提出“深港科技走廊”概念,认为深圳湾要像旧金山一样建湾区经济区,即“深港湾区”。如今,“深港科技走廊”已演化为“深港创新圈”。由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合作设立的深港产学研基地,成为香港回归十年深港科技合作的起航坐标。
三方合作意向的提出
香港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于1998年11月13日在香港签署了双方的学术联盟协议,香港前特首董建华先生见证。在协议中他们主动提出,深圳和华南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而又富有活力的地区,科教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双方商定,依靠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深圳市及华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两校将同深圳市政府密切合作,在深圳高新区设立研究院,开展高级人才培训和科技研究开发,兴办高新技术企业。每一个项目可吸收国内外优秀学府或科研单位参加。
协议文本吴校长事先征求过我们的意见,这个文本也成为我们向深圳市领导报告的一个依据,三方都需要寻找一个结合点。因为当天还有中国工程院宋健院长在深圳活动,领导让我作为深圳的代表受邀参加了香港科大和北京大学的签约仪式。签约活动后,我向两校领导表达了深圳的期待,希望加快进程,有个供三方讨论的方案。吴校长说由他先起草,在春天的两会期间到北京和北大的任书记、陈佳洱校长报告商议。我也表示,起草中需要深圳配合的将全力以赴。回来后即向市领导作了汇报。1999年1月7日子彬市长批示:可与对方联系,明确讲我方予以积极回应。
1999年3月21日,高新办正式提交《关于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建议与深圳市合作在深圳高新区建立“深圳香港湾区研究院”的请示》给子彬市长、德成常务副市长、荣俊副市长。
香港科技大学吴家玮校长应我市邀请拟于4月下旬率香港科技大学高层代表团访问深圳,他本人也将参加5月深圳市政府的高级顾问会。他希望在适当的时候请北京大学领导来深圳举行三边会议。
4月17日,香港科技大学代表团访问深圳,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常务副市长李德成分别会见了代表团。在后来的交往中,香港科大历任校董会主席罗康瑞、陈祖泽等都先后访问过深港产学研基地。这些访问的成果促进了三方合作的进程。5月14日,北京大学派工作小组到深圳协商,并商议提交三方会谈的合作备忘录起草事宜。
合作会谈与备忘录的达成
经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商定,一个月后的5月21至22日在深圳麒麟山庄举行了三方合作会谈。
由于经过事先的磋商,大家认识高度一致。合作备忘录记载: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为充分发挥两校的优势,加强两校间的学术联盟,开拓国际交流空间,积极参与华南地区科教、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的合作,两校提出与深圳市政府联合在深圳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基地。深圳市政府对此表示赞成和支持。
深圳市主要领导先后与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泛交换了意见。三方一致认为,这一构想具有战略远见,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形成我国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机制及推进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和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均具有深远的意义。
1999年5月22日,受深圳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李子彬的委托,深圳市常务副市长李德成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任彦申、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吴家玮及三方代表团进行了具体磋商。三方达成共识,在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立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合作的“深港产学研基地”。
协商中,吴家玮校长特别提出两所名校不要关门封闭,要有开放的合作平台,要建立3+X模式。为此在备忘录中增加了一段:香港科技大学特别建议,要创造深港合作的新动力,按国际惯例运作,采取开放式的模式,在不同的领域吸纳国内外最优秀的教研机构和产业单位参与,实行3+X的动态组合,为项目合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深圳市政府也作出积极回应:将积极支持三方合作的产学研基地的建设,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以扶助,并鼓励开展多层次的三边、双边、多边合作。以后,这个观点正式写入了基地章程。
机构名称的确立
协商在讨论名称上卡壳了。三方先后提到过的名称都拿到会议上选择,如:深圳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研究院、深圳香港湾区研究院、深圳香港湾区产学研合作中心、深圳香港湾区创新研究发展有限公司、深圳(香港科大北京大学)科技教育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名称虽然都一一否决,但大家逐步达成共识,沿着这个思路:开放、包容、发展、创新去选择。地域简练表示就是“深港”,北大提出“产学研”是高校改革的方向,可以保留,但香港科大代表对国内词汇不理解,香港没有产学研这个词,需要再推敲。不叫中心、不叫公司,叫“基地”怎么样?中文、英文又进行了对比。深港产学研基地就这样演化出来,不过还没有达成完全的共识。
午餐宴会在进行中。我们几个顾不上吃饭,继续在会议室的电脑上作业,根据上午讨论的意见修改合作备忘录,以便送三方领导饭后审定,在下午出发前签署。文件基本完成,只剩名称一栏还空着。这时,吴校长从对面宴会厅出来,直奔会议室,高声地对我喊道:克科,今天我收获很大,一餐饭弄懂了一个词。我知道产学研的意义了,可以,大家都同意了,让我过来告诉你们,就用:深港产学研基地了。
同年8月18日,深港产学研基地第一届理事会在深圳举行。理事会通过的章程确认:深港产学研基地(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修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三方携手于1999年8月在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共同创建的合作机构。深港产学研基地立足深港湾区,是一个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实体,力争在深港湾区成为具有竞争力的科技成果孵化与产业化基地、风险基金聚散基地、科技体制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引进基地,成为北京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除本校所在地以外最重要的合作基地。
自此以后,深港产学研基地正式起航。
(张克科:深港产学研基地创建者之一,曾任深圳市科技局副局长、高新办副主任、科协专职副主席等职,现为深港产学研基地副主任、理事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