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2-06 19:42 作者:湾融产城创新学院 浏览量:1485
2021-11-08 来源:江门新闻网
机遇已至 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
以全新理念建设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 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我市将推动中欧合作区建设提档升级,高水平打造对欧合作新高地。
园区是工业经济的载体,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是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器。
经过多年发展,江门省级产业园已实现三区四县全覆盖。江门市委市政府深刻意识到,只有建设高水平园区,才能更有效集聚创新资源、壮大产业集群、做强实体经济,更有力推动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发展。
日前,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召开,提出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这一工程的提出与一个宝贵的历史机遇紧密相关,那就是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
这是广东面对激烈国际国内竞争、提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江门落实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的主阵地,承接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的大平台,将为江门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优势、抢占先机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江门正积极抢抓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未来将如何以全新理念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建设好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进一步培育发挥好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大湾区区域深度分工合作,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园区再造”工程的提出,为江门写下了解题之道。
统筹/谢敏 唐达
文/图 唐达 皇智尧
陈立武
【报告摘要】
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包括北、东、南三大组团。北组团主攻中欧合作,建设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东组团主攻深江合作,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南组团主攻江港澳合作,共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示范区。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推动组织架构优化再造,推动开发模式优化再造,推动运营管理优化再造,推动产城功能优化再造。
A
广东,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第一外贸大省,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是广东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战略安排,直接对应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相呼应,共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形成。
江门,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地处珠江口A字形格局关键位置,拥有承东启西的优越区位,是“一核”“一带”的交汇点,是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辐射粤西、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在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中优势明显、大有可为。
我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此举的战略意图正是要通过超常规的举措,促进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在“一核一带一区”优化布局,加快推动全省区域平衡发展。在这其中,江门的实力与潜力,将发挥举足轻重的影响、得到淋漓尽致的激发。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教授蔡勇认为,珠江口两岸长期存在“东强西弱”的局面,需要平台载体作为产业发展支撑,随着深中通道、深江铁路、黄茅海跨海通道等交通设施加快建设,江门区位优势将不断凸显。
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志坚表示,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的建设需要留足深化合作的空间,江门拥有潜力巨大的广阔腹地,这也是省规划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的重要考量之一。
不止如此,江门素有“中国侨都”的美誉,丰富的侨务资源,在凝聚侨心侨智侨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江门极具生产生活成本竞争力,是企业“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战略组合布局的理想城市……
大平台承载大项目、大产业,成就大梦想、大发展。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任庆昌表示,以大型产业集聚区为核心载体,将带动江门深度参与大湾区区域深度分工合作,改变以往小园区“单打独斗”的局面,升级为大平台合作发力,有利于江门塑造更加鲜明的产业集聚区形象。
举旗定向 三大组团瞄准三大主攻方向
B
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吹响了“加快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嘹亮号角,提出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打造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
园区再造,核心词是“再造”,关键在于“以全新理念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高效能管理”。顶层设计是首要之问,市委全会提出北、东、南三大组团的“组团式”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优势集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这是市委深思熟虑、高瞻远瞩的重要决策。
以北组团为例,主攻中欧合作,建设国家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这一“方向”背后的考量可谓格局宏大。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如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欧合作为未来展现了无限可能。这一宏观背景下,江门如何找准定位、担当有为?市委书记陈岸明履新江门以来,围绕建设国家对欧合作重大平台,开展了数次调研考察、座谈交流。
江门是全国唯一的中欧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以下简称“中欧合作区”),是全国唯一面向欧盟的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
今年8月12日,刚刚履新江门的陈岸明,把调研的首个县区定在鹤山。他在调研中强调,鹤山要树立国际视野,全力抢抓机遇,做大做强中欧合作区。
9月10日,陈岸明会见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周健一行,深入探讨推动中欧合作区建设提档升级,高水平打造对欧合作新高地,服务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9月18日,陈岸明来到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巡馆,强调要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把中欧合作区打造成为国内对欧合作新高地……
方向渐明,思路渐清。中欧合作被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市委全会报告更在一笔一画中,细致勾勒了中欧合作区的未来蓝图。
如,“承办高端峰会、高端论坛”“探索引入欧盟园区运营理念、专业团队共建园区联盟”“积极引进欧盟研发机构”“加快珠西物流中心建设”“引入欧盟优质教育资源”“规划建设欧企服务中心、创业中心”“打造欧洲特色风情小镇”等。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王燕鸣认为,江门已有中欧合作区的产业基础,如果充分对接制造优势、市场优势和管理效率,将有很多领域能够与欧洲元素实现很好的融合。
“中欧合作江门有基础,未来通过开通中欧班列,规划建设欧企服务中心、创业中心等,将为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更大便利,为高素质人才团队引进提供更好条件。”江门市鹏程头盔有限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该公司销售代表周帅说。
从主攻中欧合作的北组团,到主攻深江合作的东组团,再到主攻江港澳合作的南组团,从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到设施配套、服务环境,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市委全会报告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上的思虑之远、谋划之细。
这其中,东组团紧抓“深中通道”重大机遇,全方位对接深圳,探索建设“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深度分工合作示范区;南组团强化与港澳政府交流合作,共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示范区。
“大型产业集聚区的组团发展,是一个资源整合再分配的过程,能推动江门产业资源以及有关配置向集聚区流动,进一步提升各产业协同带动能力,进而辐射周边。”蔡勇说。
全新理念 “四个再造”构建园区发展新格局
C
建设大型产业集聚区,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不仅体现在规划布局上,更体现在运营管理上。
今年5月,省工信厅组织包括我市分管市领导和工信局主要负责同志在内的调研组,前往苏州工业园、宁波杭州湾新区、上海化工园区、上海张江科学城,学习借鉴园区在规划建设、产业培育、配套政策、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市委全会报告提出,积极借鉴苏州工业园、宁波杭州湾新区、上海化工园区等开发建设经验,推动“四个再造”,即:组织架构优化再造、开发模式优化再造、运营管理优化再造和产城功能优化再造。
具体包括,借鉴大园区“领导小组+管委会(指挥部)+开发公司”模式,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力推进;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推动产业集聚区设施专业集成、投资集中、效益集约;成立国有开发公司,作为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运营主平台等。
任庆昌说:“借鉴苏州、宁波、上海等先进经验园区经验,能为我们打开思路,开辟一条园区规划建设的新路径。”
蔡勇认为,从更高层面统筹,对于引进高质量项目,打造高质量园区,形成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产城人融合有重要作用。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局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高标准编制园区规划,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参照成功经验做法,创新开发模式,加快推动启动区建设,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高新区(江海区)经促局副局长古朋表示,高新区将推动园区扩容提质,着力构建“产业+创新平台+研发机构+产业科技金融平台”的产业服务体系和“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总部科技园—专业园区”的产业培育体系。
“鹤山工业城将加强园区规划与合作对接,建设一批高标准工业厂房,集合欧洲元素建设欧企服务中心、中欧创新中心,为欧洲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鹤山市共和镇党委副书记李少明说。
广海湾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启旋表示:“结合发展实际,广海湾将抢抓机遇,打造成为对接港澳重要门户、高端产业创新平台和产城融合滨海新城,聚力推动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
当前,江门正举全市之力对接支持服务两个合作区建设,全面实施“六大工程”,而作为大湾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大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被全市上下寄予了满满期待。
刘志坚表示,相信未来随着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加快建设,珠海—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将承接更多产业辐射,共享更大政策红利,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这也正体现了江门在优化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担当作为。
邑起谈报告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任庆昌:
三大组团谋划非常符合江门实际
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三大组团在主攻方向的选择上,非常符合江门的发展实际,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很好的谋划。特别是,江门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依托交通干线,形成了三个主要产业集聚发展带,三大组团的空间结构,是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态势的延续和提升。
其中,北组团在沈海高速沿线,形成了连片的产业区,主攻中欧合作;东组团在深岑高速等沿线形成了多个发展片区,未来将以深江合作为重点,加强与深圳都市圈的产业联动;南组团依托西部沿海高速和滨海条件,是与港澳合作的优质平台。
未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将进一步拉近与广深等城市的距离。如,北组团以南沙疏港铁路、广珠铁路的建设为契机,融入大湾区铁路货运体系,同时紧邻珠三角枢纽机场,为开行中欧班列、加强国际合作打开了窗口。东组团有深茂高铁、江肇高铁在此交会,紧邻深岑高速、深中通道和规划的斗恩高速,分别通过穗深通道、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实现1小时直达深圳,特别是正在建设的中开高速—深中通道组合,将能快速培育成深江合作的产业走廊。南组团以黄茅海跨海通道、西部沿海高速为带动力,通过港珠澳大桥可直连港澳,以银湖湾、广海湾为主要承载空间,打造协同港澳发展的黄金腹地。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江门制造业发展的成本优势将愈加显著,广深等地区的产业将加速向江门辐射和落地。
江门摩尔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副总经理林媚笑:
将吸引和培育
更多合作伙伴集聚发展
近年来,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产能扩张迫在眉睫,我们把战略扩张的目光投向江门,首要考虑的因素是交通便利。随着深中通道即将建成开通,江门与企业深圳总部将处于一小时交通圈内。而作为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江门无论从大湾区对外辐射拓展,还是与港澳融合来看,都有较大的优势。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江门有较为丰富的连片土地开发资源,这为公司未来业绩不断增长、产能持续扩张所带来的用地需求给予了很大的保障。江门紧紧抓住了深港澳产业外溢的机遇期和窗口期,打造承接优质企业投资的快速通道。因此,我们决定投资30亿元在江门打造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科技产业园区。
目前,园区仍处于建设阶段,但我们通过租赁厂房,已提前把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制造业务转移到江门,并正式投产。我们希望依托拥有全球领先的雾化技术,在雾化的其他领域不断研发创新,未来将孵化出更多的业务板块。以后园区投产,我们也将吸引和培育更多合作伙伴集聚发展。
广东洪氏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灿:
来江门投资兴业有亲切感归属感
我们的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首期建设现代化食用油生产加工基地,未来将新增农产品加工、副食品生产、高端食品研发中心等业务板块。此前,我们曾先后考察了佛山、东莞、惠州、江门等地,最终决定落户江门台山,主要有四大优势打动了我们。
首先,江门与港澳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在人文气息、生活习惯上非常接近,来江门投资兴业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其次,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在加紧建设,未来将直接对接港珠澳大桥,极大缩短与港澳市场的时空距离;再次,台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对我们这种食品加工企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后,江门拥有良好的营商环境,面向港澳企业有很多优惠政策,提供了非常优质贴心的服务。
面向未来,我们认为这里的投资前景非常好。特别是,我看到江门要高标准打造产城融合优质平台,与港澳合作共建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产业示范区,还要做优做强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加快“中央大厨房”项目落地等,这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