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2-12 18:12 作者:湾融产城创新学院 浏览量:1085
来源: 南方日报 发布时间: 2022-01-05
2021年12月30日上午,伴随着港交所里一声锣响,诞生于香港中文大学的商汤科技成功上市。这家亚洲收入排名最高的人工智能公司,已开发超2.2万个用于不同应用的商用人工智能模型,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计算机视觉软件提供商。
科创正逐渐改变着香港的经济发展逻辑,也被视为攸关香港再次腾飞的“财富密码”。
香港经济早年过分偏重金融、地产,科创起步并不早。近年来,面对本土经济增长日趋放缓,本届香港特区政府投入超过1300亿港元支持科创,更在2021年10月规划“北部都会区”,承载科创这一未来经济引擎。
在刚刚过去的香港第七届立法会选举中,谈到香港未来发展趋势,“科创”也成为众多议员口中的热词,并相信本届立法会将会为香港科创打造一个优异的发展环境。
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创区域协同发力中,香港将发挥优秀的大学资源和基础研究实力、国际化及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优势,结合大湾区其他城市拥有的前沿科技研发能力、丰富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强大先进制造业和转化科研成果能力,寻求“科技”突围。不仅突破本地市场较小的限制,提升香港业界的竞争力,更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正如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所说,香港未来的创科发展会成就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并驾齐驱。
技术人员▶▷
从北上寻工到本土创业
2005年,香港青年麦骞誉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时,当地很多企业和研发团队看准内地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趋势,顺势北移。“那时候的研发人员都要去内地找工作,所以香港这边很多高材生宁可选择金融、医疗等本地高薪专业。”
看到就业形势不好,麦骞誉选择留在大学继续深造,当他再度踏入社会时,已是2012年,彼时内地科技创新发展的热潮开始逐渐影响到香港。
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后,香港特区政府深感“单靠金融业不能养活700多万人”,经济需要“过关升级”。此后,香港特区政府先是推动发展六大优势产业,又努力发展科技创新。
看到香港特区政府对科创的投入越来越多,麦骞誉在跨国研发公司工作的同时,也和朋友建立了一间工作室,设计数字机器人、网络系统、移动服务器。在2017年,麦骞誉与团队正式成立机器人公司,取名“路邦科技”。
经过几个月的加班加点,麦骞誉带领团队终于在2017年底制造出第一台仿真机器人,可以代替人执行高压电维修、进入有害场所等特殊任务。
机器人研发之后需要生产和测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经过考察,他选择在深圳前海设立分公司——当地有支持港青创业的政策和配套设施,把工厂设在江门——可以为机器人的制造、测试提供较大的空间。“一样的空间,江门的成本只有香港的十分之一。”麦骞誉说,更重要的是,珠三角生产链配套成熟,各种零部件供应齐备,这是香港暂不具备的。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提前布局,不仅让麦骞誉尝到了区域专业化分工的甜头,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机遇。
公司成立第二年,为配合国家5G发展,路邦科技与中国移动、中兴通讯研究机构的5G技术结合,共同研发出中国第一个5G仿真机器人。
通过5G技术,机器人的网络时延得以缩短到极致,动作也变得更流畅。之后这批机器人被投放到全国各省进行5G测试,甚至作为国家“亲善大使”,送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示。
“我想通过这次的合作,一方面证明香港本土技术可以达到国家级水平,另一方面证明香港与内地科研合作的前景是无限大的。”麦骞誉说。
科研经费▶▷
“南下”助力香港研发突破
麦骞誉的发展经历,也是香港科技创新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香港产业结构严重依赖服务业,根据中国银行《2021年香港经济的痛点》报告,贸易与物流、金融服务、旅游、专业服务及其他四大支柱产业占香港GDP的57%。但香港本土制造业规模却不断缩小,创新和科技发展落后于邻近城市。
香港特区政府资料显示,2013年香港的研发支出只占本地生产总值0.73%,远低于韩国(4.2%)和深圳(4%)。但另一方面,香港科研实力和人才并不逊色,香港中文大学等5所大学稳居全球前100名。
社会各界呼吁发展科创的声音渐浓,内地科创风潮也逐渐影响香港。2015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创新及科技局,开始驶入科创“快车道”。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更推动在香港科技园设立专注于医疗科技、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科技的两个世界级科技创新平台。
2021年12月,香港大学宣布该校团队研发出全球首个其自身表面可杀灭新冠病毒的高铜含量不锈钢。港大团队领导黄明欣教授,就是香港科研投入转变的见证者。
2018年,科技部出台关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港澳地区创新发展的若干规定,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的安排和联合资助研发项目的协议。随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对港澳开放,实现中央财政经费过境港澳,港澳高校科研人员可以以项目负责人身份申报项目。
跟随中央步伐,内地不少支持研发资金也开始过境港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曾透露,2019—2020年,内地已经批出超过4.4亿元给香港的大学及科研机构。
“我本身就有几个项目得到了科技部的支持,其中两个还是上千万级别的。”因主力研究超强韧钢铁,黄明欣被称为“钢铁侠”,但香港本土缺乏制造业,他的研发成果主要在内地实现转化。
北部都会区▶▷
为科创“引擎”腾出新空间
香港科创发展的步伐还在加速。
香港创新及科技局在接受南方日报驻港记者采访时表示,本届香港特区政府已史无前例投放超过1300亿港元,循八大方向推动科创发展,包括增加研发资源、汇聚科技人才、提供创投资金、加强科普教育等。
该局用了几组数据来反映香港科创发展的变化:香港科创界的就业人数,由2014年约3.5万人增加至2019年约4.5万人;初创企业数量,由2014年约1070家增加至2021年约3800家;过去三年,科技园公司及数码港两个园区的初创企业共计筹募超过455亿港元,每投资1港元便吸引外界投资13港元。
郑嘉泓就是新增的1万名科创界就业者之一。从金融业离职后,跨领域创立一家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浓说科技。郑嘉泓透露,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但长期接触大量企业数据的郑嘉泓,敏锐地察觉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审核上市文件、财务报表等材料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香港迎来“IPO热”,很多内地企业纷纷奔赴香港上市,这让郑嘉泓的人工智能产品大展所长。他们通过文件交叉对照,来帮助律师事务所和银行核查企业的招股书,相关工序可以省下75%—90%的时间。
“过去几年香港的科研发展也看到成效,所吸引的资金由2014年的12.4亿港元,升至2019年约99亿港元。”数码港行政总裁任景信告诉记者,该公司也积极推动数字科技研发及成果转化,至今为超过1700多家初创企业和科技公司提供各类支持,包括800多家驻园区公司。
“现在是香港科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相信,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加上大湾区的蓬勃发展,香港创投氛围会越发炽热,更多优质初创企业将吸纳更多资金,预计未来有更多香港初创企业陆续上市,助香港发展成为科创枢纽。
2021年10月,林郑月娥在立法会发表2021年施政报告,计划在香港北部形成一个与金融业同等地位的经济发展核心——科创。
“下一步,香港需要更加主动,确立类似生物科技、智慧城市等创新方向,加大力度推动发展,并进行更多政策创新。”在第七届立法会选举功能界别科技创新界当选的邱达根认为,香港很多科创政策都有待更新,科技金融、智能装备的发展都需要更多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