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1-01-21 16:39 作者:湾融产城 浏览量:1361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CP城市”,深圳、惠州两城之间的互动备受关注。
随着2019年8月1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深惠两地的合作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两年过后,惠州主动抛出橄榄枝。2021年5月,惠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惠州开始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
“惠州与深圳地域相接、海域相连,深惠合作历史悠久、基础深厚、前景广阔。”广东省发改委人士曾这样表示。
这是很多深惠人心中美好的愿景。
惠州的“觉悟”
深圳距离惠州约91.9公里,开车从深圳到惠州约40分钟车程。
惠州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其中,大亚湾区距离深圳最近,约70.9公里。
受困于深圳的高房价,不少在深圳的上班族打起了大亚湾区的主意。
2021年是张琳琳在深圳工作的第10个年头,在没有购买惠州大亚湾区的房子之前,她一直租房住,但在短短的3年中,她已经搬了5次家。这让她很没有安全感。
“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得被迫搬走,留下一堆丢也不是、带也带不走的过往。对我来说,出租屋里只能是休整,却无法停留。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就是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但是,每月仅七八千元的工资,想要在深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根本是一种“奢望”。
深圳买不起,就在周边买。她看上了惠州临深片区大亚湾。
“在2014年的时候,当时大亚湾还没火起来,周边小区的房价大多数是一平方米四五千元。这个价位我刚好能够承受,加上大亚湾空气清新,天空湛蓝,城市环境好,我毫不犹豫就选择买这里了。”张琳琳说,目前她周一到周五还住在深圳的出租房里,到了周末或者节假日,就回到惠州自己的家里。
她对眼前的“双城生活”颇为满意。“就当是周末和节假日到惠州度个假,能够享受心灵片刻的安逸,这已是很好了。”张琳琳说。
只是周末在惠州度个假,这并非惠州所希望的。
知情人士透露,其实惠州很想把房子卖给深圳人,让深圳人的消费带动惠州经济发展,于是就在大亚湾那个地方建了大量住宅,事实上很多深圳人也都在那里买了房,只是现在发现出了问题。
“深圳人只是在那里买房,而真正在那里居住的几乎没有,基本上都是周末去一趟,然后在那里吃一顿海鲜就走人了,并没有多少人在那里消费。”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此时的惠州,已经深刻认识到一定要和深圳进行深度合作,尤其是深圳越过惠州设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最起码在交通上是不可能迈过惠州的。
思路决定出路,这让惠州和深圳有了进一步合作的机会。
惠州向深圳学什么?
深圳和惠州这两个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原本就是“一家人”。
历史上,现在的惠州、东莞、深圳都曾隶属惠阳地区管辖,深圳市的前身是宝安县;东莞的前身是东莞县,后来才一路升格为地级东莞市。有人因此形容这三地是“一个母亲生出来的孩子”。
惠州的经济发展在广东省内并不算落后。
在2020年广东省21个地市GDP排名中,惠州以4221.79亿元,排名第五位。
但是比起深圳和东莞,惠州的发展显然慢了不少。数据显示,排名第四位的东莞,GDP比惠州的2倍还多(东莞GDP为9650.19亿元),排名第一的深圳(GDP为27670.24亿元),GDP比惠州的5倍还多,惠州GDP甚至还不及深圳的零头。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贵才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惠州最大的问题就是有点‘傲慢’。惠州也就是原来的惠阳地区,有传统中心城市的优越感,当看到深圳、东莞发展得那么快,就觉得这两个地方都是从我这儿分出去的,心理上有点接受不了。”
深圳市深广瀛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叶树东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分析说:“惠州和东莞、深圳相比,属于后发展地区,需要深圳和东莞的企业外溢,来带领惠州发展,从目前看效果并不好。惠州缺什么?什么都不缺,深圳没有的,惠州都有,尤其是土地。”
有这样一组数据:在土地开发强度上,国际上将20%作为宜居水平,30%作为警戒线。目前,广州、珠海已超20%,佛山、中山、东莞、深圳超30%,其中,东莞、深圳达到约50%,基本进入城市更新时代。而惠州作为临深莞区域,目前土地开发强度仅9.2%。
“惠州确实有深圳不可比拟的土地资源,为什么深圳总想跟惠州合作,就想要惠州的地;惠州为什么也想跟深圳合作,想要深圳的产业到惠州来。但是要地是政府行为,产业是市场行为。惠州大概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企业都是深圳过去的,尤其是规模以上的企业深圳过去更多,但是这些主要都是两地间的市场行为。”李贵才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惠州有丰厚的土地资源,又濒临深圳,为何发展不如预期?
李贵才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深圳从建立特区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发展的主攻方向从来没有变过,很少发生制度性重复投资、乱投资现象。他们的决策变化主要是在明确的空间布局基础上的制度创新、产业升级、品质提升。有的只是档次的提升、规模的提升。“但是,惠州关于城市空间布局的重点似乎有些摇摆不定,因而城市开发模式、基本建设投资重点的方向也没有深圳那么从容。这是惠州需要向深圳学习的很重要的方面。”
还有另外一种看法。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惠州有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有传统体制的积淀,“而这种积淀有一个惯性——惠州很难突破和摆脱旧体制和旧观念束缚,像深圳那样去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带给惠州融入深圳新希望
事实上,深圳和惠州两地政府部门,对于推进空间合作,包括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双方均做了多次沟通和努力。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炉,给了惠州通过和深圳合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希望。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都市圈等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2021年以来,惠州开始主动对接深圳,动作频频。
2月25日,时任惠州市委书记胡洪在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上强调,“‘双区’建设是重大国家战略,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和深圳都市圈重要成员,全力支持、积极融入既是我们鲜明的政治态度,也是惠州发展的必然抉择。”
3月1日,时任惠州市市长刘吉(现任惠州市委书记)在市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抢抓发展新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和深圳都市圈,深化与港澳广深等大湾区城市合作。
5月,惠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据《南方日报》报道,这是以惠州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的首个专门聚焦深圳都市圈的文件。
该方案明确:加快深惠城际项目前期工作,推进莞惠城际小金口至惠州北段开工,支持深圳将城市轨道交通延伸至临深片区。协调助推赣深铁路、深汕铁路、广汕铁路建设,携手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
不只是城市轨道交通,方案还包括加强与周边城市空间及产业规划对接、承接大湾区先进城市产业外溢、借鉴复制“双区”改革成果等方面内容,并逐项明确了责任领导和牵头单位。
多年来大家一直关心,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能否延伸至惠阳等临深片区。此前,该项目由于惠州市区常住人口达不到申报地铁的门槛而暂时搁置。
根据2018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出的严格建设申报条件之一,是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惠州市常住人口突破600万,其中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超过350万人。这让深圳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延伸至惠州成为可能。
其实,2020年9月交通运输部在《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就已经明确提到“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
这意味着,随着都市圈建设以及惠州常住人口增长,除了赣深高铁、深惠城际等,深圳地铁延伸至惠州未来将成为现实。
叶树东对惠州主动融入深圳赞赏有加,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惠州积极融入深圳,主动对接深圳资源,是惠州发展的最优之路,相信《行动方案》中的这些具体举措,将推动惠州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而深圳有足够的能力带动和支撑惠州的发展,同时也为深圳自身的长远发展开拓新的空间。
(文中张琳琳为化名)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2年第1期)
湾融产城Cool City Maker,聚焦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间融合(交通基建融合、文化交流融合、区域协同融合、产学研融合、生产要素融合)、产业兴城(环保科技、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文创)、人才汇聚(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三大板块,将通过100个行业专家顾问智库,在2022-2032的10年间助力10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紧密协作发展,为湾区科技及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湾融产城——您最可信赖的教练型企业健康管理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