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一直以来,汕头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引进、集聚、培养和利用,围绕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聚焦聚力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双招双引”,通过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创新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环境,构筑人才聚集洼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倾力打造宜居宜业魅力高新。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创新活力四射的汕头高新区,如今正吸引着全国各地人才纷至沓来,成为不少高端人才的向往地。
聚焦人才谋引凤
精细服务筑良巢
汕头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引进博(硕)士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在不到两个月内组织16场招聘会,共253名博(硕)士参加面试,已招聘博士10名、硕士20名,引进一批与高新区重点工作任务契合度高的专业型人才。同时做好人才引进后半篇文章,结合全区发展实际,于今年3月份出台《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促进人才集聚的若干措施》,聚焦精准引进、精心育才,从加大引进人才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引进专项奖励、创新人才人文关怀机制等方面制定了12项措施,真金白银推动人才集聚,强化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构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人才反哺发展格局,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据了解,截至6月底,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通过“汕头高新区企业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受理人才有关补助(贴)项目26份,政策红利惠及区内11家企业28位个人,足见人才新政聚集高端人才效应明显,人才工作呈现出势头较好、各方关注度较高的良好局面。
人才引进来,留得住是关键。汕头高新区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整合人才公共服务资源,细化人才服务事项,为高层次人才工作调动、人才项目申报、企业培育、子女入学、租房购房需求等提供精细化、全方位保姆式服务。
为做好博(硕)士的工作安排和培养工作,汕头高新区配套制定《汕头高新区引进全日制博(硕)士管理使用工作方案》,从做好人才使用和培养、落实人才各项政策、加强人才服务保障和强化人才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持续发力。针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人才需求,采取目标任务导向、个性化定制等方式,通过组织专题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轮岗锻炼等,为人才成长搭建舞台,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空间,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强化创新载体建设
让人才有“用武之地”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是人才聚集、产业转型、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作为汕头市三大功能平台之一,汕头高新区始终注重发挥“高”“新”优势,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揽,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汕头高新区紧紧围绕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步履不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硬件”基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大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在“软件”服务方面,用足用好省、市科技扶持政策,推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交流合作,不断强化区域创新创业服务、科技项目培育功能,集聚各类要素资源,提升人才承载力和吸附力。
汕头高新区聚焦5G智能制造、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特色主导产业集聚人才,推动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打造集孵化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机构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高层次人才进驻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增强支撑能力,建设科创平台,建设“智造云谷”,打造粤东地区首个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引进华为技术,建设工业互联网中心,助力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华南技术转移平台,导入技术研发、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资源,打造粤东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个,企业技术中心17个,新型研发机构2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4个。
除此之外,依托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高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核心区,校企合作共育人才,打造区域高层次创新基地、产业孵化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内外人才聚集基地。
搭建人才平台载体,发挥人才服务优势,持续优化发展生态环境......种种举措,极大彰显了汕头高新区引才留才的诚意,也让更多人才在这里找到身心的归属。如今,俯瞰汕头高新这座魅力科学城,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编辑:搜狐汕头 卢晓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