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5-22 16:16 作者:南方日报 浏览量:1265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重大战略全面实施,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惠州是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同时全域进入深圳都市圈。惠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深度融深融湾行动,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奋力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去年,惠州实现GDP近5000亿元。今年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和珠三角前列,实现经济“开门稳”“开门红”。
抢抓“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惠州深度融深融湾,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5月9日凌晨时分,位于惠州的广汕高铁跨京九铁路特大桥气氛凝重。在有关各方的密切配合下,两个硕大的梁体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旋转,最终成功实现合龙,从而为下一步广汕铁路无砟轨道及辅轨施工奠定基础。
大交通带来大发展。近年来,惠州不断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了集海陆空铁水于一体的交通网络,具备海港、空港、高铁、城轨、高速公路等多种高效便捷的交通运输形式。这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还带动了万亿产业集群的快速成长,成为惠州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铁建设
融深融湾添利器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我就可以到家了,你说快不快?”5月1日上午9时30分左右,胡先生拖着行李箱从惠州北站上了高铁,一路向北赶回江西赣州的老家。
这是赣深高铁通车之后迎来的第一个“五一”假期,根据惠州北站的统计,在此期间,像胡先生一样享受到这条高铁便利的,总共有2.2万余人。
从全国大区划来看,赣深高铁的建成使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几个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增添了一条快速通道。从华南地区来看,它不仅给惠州带来了一条北向大动脉,而且提供了快速通达深圳的路径。这对于正在加速融深融湾的惠州,显得意义重大。
记者从赣深高铁惠州北站获悉,今年“五一”期间,惠州北站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在日常图基础上组织部分列车重联运行,并通过开行周末线、加开图定高峰线等方式实行“一日一图”,动态调配运力。
这条高铁不仅方便了从惠州前往江西方向的旅客,也为前往深圳方向的人群提供了便利。惠州北站党总支书记王润英介绍,其实早在4月8日开始,惠州北站就增加了一列开往深圳北站的早行列车,发车时间是7时55分,这对于早高峰要去深圳上班的人群无疑是个好消息。
融深融湾,交通先行。去年12月,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惠州与东莞、深圳等大湾区重点城市的时空距离进一步缩短。博罗北站、惠州北站、仲恺站为惠州主城区市民前往莞深地区提供了快速通道。而2013年通车的厦深高铁,则为大亚湾、惠阳、惠东等惠州南部片区的市民前往深圳提供了便利。这样一来,一横一纵两条高铁形成了目前惠州高铁网的主框架,并为惠州融深融湾迈出了交通运输的先行步伐。
这样的步伐并没有止步于此。目前,在博罗、惠城、惠东的多个工地,一条与厦深高铁同样呈东西走向的广汕高铁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
广汕铁路是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也是广东省“五纵二横”高速铁路骨干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广州新塘引出,在惠州设罗浮山、博罗、惠城南、惠东南站共4个站,终点位于汕尾,设计时速为350公里。
近日,广汕铁路五标惠阳良井的制梁场一片繁忙,总共577榀预制箱梁的制作任务还剩最后几十榀。这里可是项目部的一块重地,高铁上所有用到的预制箱梁全部来自这里,场区负责人紧张地指挥着工人作业,不时查看工序进度。
广汕铁路五标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标段跨越仲恺高新区、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目前线下工程完成约97%,计划6月完成全部箱梁架设。广汕铁路全线铺轨计划8月开始,预计11月完成。按照此前计划,广汕铁路将于明年通车。届时,从惠州到广州或汕尾,车程将缩减到半个小时左右。
高速路网
内畅外联更便捷
和高铁的大方向联通作用相比,高速公路、桥梁对城市交通的内畅外联起着更关键的作用。
即使是在“五一”假期,鹅城大桥的建设也没有停歇。5月1日下了小雨,鹅城大桥的施工人员穿着雨衣持续作业。当晚8时许,该项目部第10根桩基开始灌注,至5月2日凌晨1时浇筑完毕,共计使用混凝土128立方。
鹅城大桥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主线全长2974.32米,按双向6车道设计。工作人员介绍,其中桥梁全长约1119.5米。由于桩径小,且穿过厚淤泥层、砂层,入强风化砂岩、易缩孔,因而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据了解,鹅城大桥通车之后,将在东江之上增添一座大桥,主要承担江北片区和水口滨江片区的交通联系,并可分流东江大桥长期存在的交通压力,优化路网结构。
距此不远,惠州市1号公路同样在加紧建设中,它也叫惠霞高速,由主线和水口支线两部分组成,全长约69.54公里,总投资估算246.43亿元,是惠州由沿江走向沿海的核心发展轴。
此前,惠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钟朝阳介绍,该项目选取了博罗白石段、惠城小金口段、惠东新材料产业园段等7个先行点启动建设,其余控制性工程将按计划逐步推进。他表示,该项目的启动建设标志着“丰”字交通主框架建设全面拉开序幕,今年要确保完成70亿元以上的年度投资目标,争取年底新材料产业园至大亚湾段先行实现半幅通车。
不难发现,无论是鹅城大桥还是惠州市1号公路的建设,都将进一步打通惠州内部的交通要道,缓解相关片区的交通压力,也为惠州与周边城市的直通直达提供了条件。
据统计,2021年惠州新建成高速公路6条,新增通车里程227.6公里,总里程达到857.6公里,居全省第二。中心城区新建市政道路53条共110公里,并建成跨江大桥3座,整治交通堵点34个,交通网络实现提档升级。
立体交通
产业和城市发展
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无疑,立体交通网络的升级优化了惠州的发展能极,产业和城市拓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近日,亿纬锂能第二十九工厂正式投产,它位于中韩(惠州)产业园,投资总额为21亿元,占地面积13.5万平方米,建成后主要用于车用12V和48V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距此不远,去年底通车的赣深高铁穿城而过,并设有仲恺站,从该站上车半个多小时即可抵达深圳北站。广龙高速、长深高速等高速公路也经过附近,为人们通往广州、东莞、深圳,乃至北上湖南和江西等地提供了快速通道。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促进了经济要素的快速流动。沿着高铁和高速公路的走向可以发现,近年来,大量先进项目和企业在这些大动脉沿线落户,为惠州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鲜动力。惠州永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伏永凯认为,今后有望在赣深高铁沿线形成新的创新产业带,因此非常看好惠州的科技产业。交通方便了,惠州和深圳等先进城市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尤其是深圳的创新资源有望加速引进惠州,这对惠深两地都是利好。
摊开惠州地图会发现,交通和产业的这种互动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中韩(惠州)产业园片区,实际上,在惠州的“3+7”产业园附近都能看到高铁或高速公路经过。今后,随着“丰”字交通主框架和广汕高铁、深汕高铁等项目的建设,惠州的立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从而支撑更多先进项目落户,促进惠州科技产业的大发展。
惠州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围绕实现“对外大连通、对内大循环”,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以“丰”字交通主框架为引领,大力推动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空港海港互联互通,以开放理念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强化大湾区东部枢纽门户地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院院长杨应科:促进交通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
当前,惠州大交通体系建设热火朝天,各大项目快速推进。但它依然存在明显的不足,惠州将如何弥补这些短板?大交通将给惠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近日,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惠州分院院长杨应科。
记者:惠州目前的交通运输体系有哪些优势和不足?请作一个总体的评价。
杨应科:总体来说,惠州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是构建了大交通体系格局。通过整合陆、海、空、铁和城市交通等交通体系的规划、建设、管理职能,统一归口交通主管部门,形成“一城一交”大交通管理体制。这种模式破除了以往各交通子系统各自为政的局面,能够促进“海陆空铁”设施的融合和综合利用。
二是秉持规划先行的理念。惠州在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坚持以规划先行的理念,开创了“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的发展新模式,始终遵循交通是为人民服务、为城市服务、为产业服务的发展思路,“丰”字交通主框架的规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然,不足之处也比较明显,惠州交通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各类交通设施的综合利用效能不足。惠州现有1个机场枢纽、1个港口、3个铁路主枢纽,还有很多公路客运枢纽,已通车的高速公路有19条,总里程达857.6公里。这样的交通设施建设情况,相较于省内较发达的广、深等市并不算弱,但是惠州的交通设施多而不强,港口的能级不够,机场和铁路枢纽的接驳体系不够完善。总的来说各类设施的融合度不高,一体化发展道路还很长。
记者: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惠州应该怎样弥补?有什么建议?
杨应科:面对这些问题,惠州市目前最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大交通”体系的优势,整合“海陆空铁”各类交通设施资源,通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构建多样化、一体化的客货运集疏运网络、集疏运通道和服务市场,促进综合交通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这样才能破除短板,充分发挥惠州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和交通设施优势。
记者: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背景下,惠州大力发展“丰”字交通主框架,以快速连通穗、莞、深等城市。你怎么看这一战略举措?在推进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杨应科: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度融合对于惠州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丰”字交通主框架是惠州响应国家战略且契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重大举措。它可以打通惠州市域各组团之间以及各组团与深圳、东莞、广州的联系大通道,建成后将进一步拉近惠州与深圳、东莞、广州的空间距离,为今后的区域产业协作、供应链打下坚实基础。
在推进过程中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要重视每个项目的前期规划和工程设计,特别是大通道、大干道、大枢纽的交通详细规划,这是衔接交通网络规划到工程设计的关键环节,有必要纳入惠州市的规划设计体系。二是要强化与深圳、东莞边界的对接和协调,促进“丰”字交通主框架与深、莞边界的路网融合。三是惠州要强化对“丰”字轴线建设的土地和资金保障,以确保它能如期建成运行。
记者:你怎么看惠州大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杨应科:惠州的大交通建设坚持“交通带动产业,产业支撑城市”这条主线,所以惠州近些年的大交通建设基本和该市“3+7”产业园布局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协同发展,这可以促进产业在交通大通道上集聚,产生规模效应,通俗讲就是使单位面积的土地产生的经济收益增加。
除此以外,惠州的海陆空铁枢纽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依托于惠州港的石化产业已经成为惠州的支柱产业,同时惠州正在积极拓展空港经济区和铁路枢纽站城一体化建设。这些都是通过充分发挥枢纽的交通运输效率优势来促进相关产业集聚,从而带动经济发展。
近三年来,在惠州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下,惠州市交通运输局提早谋划大规划、大项目,组织完成了“丰”字交通主框架规划、快速进出城规划、过江通道规划、交通综合治理规划、惠州北站/南站枢纽规划等不同层次的规划,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重大项目库,为“十四五”甚至“十五五”基建投资做了充分的储备。特别是在疫情背景下,惠州市的基建项目仍然保持着快速上马的态势,并持续加大投入,为保障经济增长和稳定社会就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观察眼:弹好大小交通“协奏曲”
放眼粤港澳大湾区,惠州的交通运输体系可谓优势明显,具备海陆空铁水等多种运输形式。但如果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还需要从全盘统筹规划考虑大小交通,使其弹出优美的“协奏曲”。
从大交通来看,以惠州为中心100多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广州、深圳、香港在许多年前就有机场,且在全国乃至全球都颇具规模。从这一点来看,惠州还能在2015年实现民用机场复航,着实不容易。
机场这样的交通枢纽可以使惠州实现远距离的快速通达,尤其是与重点城市的连通,这对于惠州经济发展、人文交流,乃至提升城市形象都有重大意义。但在周边大机场林立的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机场的运力、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客货市场,是惠州和机场方面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同样地,惠州已有厦深高铁和赣深高铁,是否一通车就意味着它们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出来?显然不是。以厦深高铁为例,前几年许多市民反映,由于它并不经过惠州市区,而是在惠阳和惠东各设一个站点,加上交通接驳不是很方便,公交车不多、出租车运营不规范,导致很多市民享受不到它的便利。如今,随着交通接驳的完善,惠州市民乘坐厦深高铁越来越方便,高铁站的人气也明显更旺了。
高速公路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虽然惠州的高速公路里程居广东省第二位,但惠州和大湾区核心城市之间还缺乏直联直通的通道,尤其是快速直达中心区域的通道。因此,惠州的“丰”字交通主框架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解决这个短板,以快速打通和核心城市的联系。
可见,无论是机场还是高铁、高速公路,建设之前就要考虑到接驳和通达的问题,建成之后要进一步打通周边的公路、引进和完善公交、出租车等运输方式,使各种运输可以无缝衔接。只有大小交通充分协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它们的作用,从而为更多市民出行提供便利,为产业和城市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