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2-03 09:09 作者:湾融产城创新学院 浏览量:1208
2019-07-04 03:03:59大公报 作者:何花
图: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港深乐善医学影像中心”的核磁共振仪(MRI) 大公报记者郭若溪摄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科技领域成为重要的角力场。目前中国高新科技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领域之一当属无人机,其中大疆创新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大疆创新是“香港科研+深圳产业化”模式的产物,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与大疆一样,越来越多原本停留在香港高校实验室的技术,在深圳找到了孵化成长的土壤,并逐步形成了“香港科技+湾区孵化”的产学研融合模式。
大公报记者 何花深圳报道
在全球民用无人机领域中,中国企业的产品占据了7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这一领域的领跑者正是大疆。这是一家始创于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机器人研究院自动化实验室的企业,创始人是科大毕业的汪韬,包括他在内的4名毕业生,仅用3年时间就成为拥有全球最强无人机专利技术的企业。
“有好技术就有商业化可能”
踏着师兄汪韬的脚步,已经在腾讯工作3年的庄奇东,选择带着自己的“雾计算”应用项目─共享带宽技术走入科大校园攻读硕士,其间,他一边求学一边着手项目初创,组建团队。
科大鼓励科研产业化的理念,已深入到庄奇东以及每一位师生的心里。“三分之一的课程是由产业界大咖讲授,百度的陆奇、小米的林斌都是我们的老师。实验室团队三五成群讨论创业的更是随处可见。学校的创业教育委员会、技术转移处会为师生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每年的‘百万奖金创业大赛’则是创业者展示自己的舞台。所以,在科大只要有好技术和想法,就有商业化的可能。”庄奇东称。
陆奇是莅临科大授课的科技大咖之一,他的演讲对庄奇东的启发犹如醍醐灌顶。“陆奇强调,创业者要以上帝视角看到每个事物的背面。”对此,庄奇东对此深以为是。目前他创业的项目,是将每个人电脑终端的多余带宽共享,使得多余带宽得以利用,同时按流量获得收益。这样抽象的技术模式复盘,经常需要借助“上帝视角”。“水往低处流,流量也一样。要找到合适的下一个盈利点,就要看到哪里是流量变现不充分的地方。”庄奇东解释。
业界大咖进校园、教授走出实验室,技术与应用交流碰撞,许多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在无人驾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大疆、李群自动化、固高机器人、逸动科技、奇诺动力等企业相继在深圳、东莞等城市落地,迅速成长。
港校北上内地推进产学研融合,距今已20年,成果丰硕。1999年起,科大即与北京大学、深圳市政府共同在南山高新区建立深港产学研基地,这也是港校北上发展最早的平台。
这一基地整合了深港两地的高校学科优势,并根据两地发展需要,建立了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深圳经济发展定向培育所需人才。
同时,基地还建立了港校最早的孵化器,以深圳市政府拨款为基础,设立了最早的技术孵化专项基金,孵化了一批智能语音、生物医药等高新企业。其中,北科生物、北科瑞声等企业已成为了业界翘楚。
共建平台孵化业界翘楚
与深港产学研基地同时推进的还有深圳虚拟大学园,也吸引了港校批量北上,这里也成为了港校产学研功能最为集中的平台。
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6所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特色,依讬深圳活跃的产业和市场环境,借助内地高层次人才和空间优势,在深设立了64个与深圳产业契合度高的实验室,总投资约4亿港元。自2010年,城大、科大、理大、中大相继入驻并建立了产学研大楼之后,港校在深研究院孵化项目已超150个。
医学院开路 港大北上渐积极
图:陈严表示,目前广州、深圳、浙江等地都在积极争取与港大进一步合作 大公报记者何花摄
在北上发展方面,港大的态度最为审慎,过去该校北上迟迟未有进展。近年来,深港两地融合趋势渐明显,北上之路由医学院打开了突破口。2012年,港大医学院与深圳市政府合作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简称“港大医院”)开始运营,其独特的“香港医疗内地模式”,为湾区医疗合作探索出新路。
随着港大医院运营,港大的医疗器械技术产业化机遇也水到渠成。今年初,从事医疗机器人研发的胡勇教授团队率先北上入驻深圳虚拟大学园的港大深圳研究院,他将团队研发的两款软体机器人技术带到了内地,目前正与河南一家企业洽谈技术转移合作。
医学院的积极探索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引发了港大教授研究团队对北上发展的态度转化。今年3月,港大在校内成立了技术转移处,3个教授研究团队入驻港大深圳研究院。港大深圳研究院院长陈严表示,正是有如此巨大的产学研需求,港大已计划在内地开设招收本科生的分校区,此外,也在计划增开招收硕士、博士生的分院。
科大南沙办分校 育国际视野人才
图: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徐仲瑛携其创业项目“康讯生物”北上深圳寻找产业化合作 大公报记者何花摄
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教育人才高地”,急需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而香港高校国际化教育体系则拥有巨大优势,北上办分校正当其时。继中大、浸会在大湾区开设全日制分校后,科大南沙校区将于今年9月招收第一批研究生,香港大学也在近日透露,有意向在内地开设分校区。
科大深圳研究院院长李世玮说,科大南沙校区总规划占地1.13平方公里,预计总招生名额为1万人,计划名额分配为6000本科生加4000研究生,今年9月开始招收第一批研究生,学生在该校毕业时将拿到香港科技大学和南沙校区两个学位证书。
除科大之外,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也即将开医学院。该医学院采用全英文教学,在全球范围内招收教师和学生,教学课程设置与国际接轨。此外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陈严透露,香港大学方面亦有意向在内地开设分校区,目前深圳福田区、深圳南山区和广州南沙区等地都在争取这一校区的落地,具体事宜仍在商讨。
科大贴近市场 度身订做创业项目
为使创业项目尽可能贴近市场,香港高校会依据大企业的需求,确定创业方向。科大深圳研究院院长李世玮介绍,科大深圳研究院已与华为、华润、腾讯、佳兆业等多家大企业合作,并根据大企业需求定制创业项目,同时还与华为等共同培养科研人才。
科大校长史维教授透露,华为─香港科大联合实验室于2009年成立,研究领域包括先进无线通信系统、4G、5G+无线系统核心科技及机器学习算法。双方的专业人员定期于不同合作项目、座谈会以及会议上交流意见。双方合作不但促成了不少无线系统的新专利及规格,也栽培了许多人才。
根据今年初科大与华为的协作,华为将于三年内合共资助900万美元予科大,以协助科大聘请不同学科的顶尖学者,这些学者除了会与科大教员在学术及研究上合作,亦会协助培育大学研究生。此外,部分由华为提供的资助金会以开创新知识为目标的研究项目,例如为讯息与通讯科技等范畴提供种子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