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2-02-06 18:46 作者: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 浏览量:971
2021-05-24作者:谢宝树
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更具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惠州市政府日前印发《惠州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制造业十条”)。“制造业十条”包含十个方面39项政策,从制造业企业提升规模、制造业项目落地要素保障、工业园区建设、强链补链、技术创新、数智化转型、绿色发展、拓展内外市场、人才保障、优化服务等10个方面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工厂,数字技术的应用。(来源: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支持制造业企业晋档升级
根据“制造业十条”,惠州将对工业增加值年增长超20%(含)且增加值率不低于当年同行业水平的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首次达10亿元、50亿元和100亿元的,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对首次“新升规”工业企业奖励20万元,对“新升规”当年产值超1亿元(含)且次年工业增加值正增长的工业企业增加奖励10万元。当年将分支机构变更为独立法人的“新升规”工业企业,在享受“新升规”奖励的基础上增加奖励10万元。
企业晋档升级离不开要素保障和园区、平台等配套支撑。惠州将强化制造业项目要素保障,将70%以上用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推动用地规模向“3+7”重点园区和重大项目集聚。支持优质制造业企业增资扩产,所需土地优先在辖区解决,所在辖区无法解决的,在惠州市范围统筹解决。对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给予用地、用海、用林、用能、人才服务等政策倾斜。对投资额超10亿元的工业项目及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属国企购买砂、石、砼等材料给予价格优惠,均比当日市场销售价格优惠5%。
2020年5月,惠州市出台《惠州市实施工业园区提质增效行动方案》,以“千亿园区,万亿产业”为目标,打造“3+7”工业园区。一年来,惠州市“3+7”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本完成,用地得到全面保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优质项目加速入园。“制造业十条”将继续高水平建设“3+7”工业园区,加速推进园区“八通一平”、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产业链式集聚,创新工业园区建设管理和运行服务机制,着力打造“绿色、特色、高效”工业园区。惠州市职能部门定期对7个千亿级工业园区质量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通报。
家具产业全供应链智能化生产。(来源: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支持制造业强链补链与技术创新
“制造业十条”提出,重点引进关键领域内优质龙头企业和核心企业,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企业,促成惠州市电子信息、绿色石化等领域优势产业链快速做强做大,形成局部领先优势。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落户,所在县(区)可按“一企一策”给予支持,包括但不限于降低用地或生产运营成本、研发和创新平台投入、新增固定资产补助、贷款贴息、人才奖励等。
为进一步支持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制造业十条”规定,对认定的制造业省级重点实验室,市级给予100万元配套经费。对认定的制造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年度评价结果达A、B等级分别补助50万元、30万元。对建有研发机构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基础上,按比例给予最高50万元研发费后补助。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制造业企业,市、县两级分别给予每家企业最高20万元奖励。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惠州市的规模以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励。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来源:惠州报业传媒集团)
推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
当前,惠州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为进一步加强对制造业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制造业十条”提出,对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万元的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按不超过其项目购置设备额(含软件)的20%进行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参与省级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示范建设的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奖补比例提升至最高80%,最高奖励50万元。对已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并在生产经营中应用5G、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典型应用场景的企业,经评选可获得不超5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国家或省的5G应用、工业互联网、服务型制造、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大数据、人工智能示范项目或骨干企业等称号的企业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一次性奖励。
同时,为引导制造业企业节能降耗,“制造业十条”对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当量值)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度下降10%以上且工业增加值正增长的工业企业,给予奖励20万元,并在此基础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每下降3个点再奖励20万元,最高奖励100万元。
此外,“制造业十条”还围绕支持企业拓展内外市场、优化产业人才发展环境、优化企业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惠企政策,包括组织制造业企业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粤贸全球”等境内外展会,加大制造业研发人才、产业发展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引进培育力度,建立重点制造业项目投融资对接机制,增加制造业信贷和中长期贷款指标比重。
(作者单位:惠州报业传媒集团)